當設計圖完成度是80-90%,後面才是細節魔鬼進度緩慢
我們常常要花很多時間精修角度,精修弧度,甚至推翻前期的選擇又要重來
但是開發進度有在前進,還是令人感到興奮
在設計上完成了許多項目
裡布我們仍然選擇觸感舒適柔軟的布料,想讓客人放行李時,感覺像精品般被保護對待
一般有短毛與長毛一點的絨布,後來選擇了一款中上價位,厚度適中的絨布
顏色的挑選,也以with me的主灰色為基調
內裡束帶一開始我們採用X型,這種設計也是普遍設計,用料可以省一點,
但有個小缺點,若束帶長度要滿足行李裝滿時也能扣上固定,那麼束帶長度就要預留較長
會導致行李較少時,無法全部收緊固定行李,而行李放置在左右中間兩側,也容易固定不到
因此我們決定改成了從頂拉到底兩條平行的束帶來固定行李||
解決了上述擔憂的小問題
以消費者使用為出發點思考還能改進什麼?
20吋為常用的隨身行李,
正常使用上,就容易開開關關想要拿取放置東西
例如拿件外套,例如放置水瓶,拿雨傘,等等等等
由於20吋前開為電腦袋,因此我們在電腦袋側邊多設計了一個開口,讓旅客可以直接伸手至主倉快取東西
with me 有另一款有設計剎車輪
但是一般剎車輪是腳剎車,在使用上不太方便
而且行李箱託運,輪上的剎車片很容易被撞斷,撞斷後只能更換整個輪子
因此新款開發一開始我們就決定用手剎車系統,成本上也高出許多
業界中有開發拉桿箱手剎車系統的有兩家廠商
一家是日本的 hinomoto
一家是台灣的賀盛塑鋼股份有限公司.
大家市面上見到搭載手剎車系統的行李箱,大都出至這兩家
但是一般是在側邊箱殼挖個洞擺這個剎車裝置按鈕
我司團隊覺得這樣的做法,會顯得太突兀,破壞箱殼的設計美感
因此決定自行開模,在拉桿的頂板那邊設置控制鈕的孔位
不僅隱藏了突兀的控制按鈕,伸手開關也更加的直覺方便
原本是想將logo直接設計在模具中,板才成型時logo就可以壓出形狀來
就不需要再多花logo的材料費
但是我們箱殼上logo不想要太大,若是太小又遇到模具做不出來的問題
於是更改了logo呈現方式(開模改用別的材料),也修改了logo的線條與形狀(在2025年剛好一併將logo做了優化)
更將logo的位置從頂部移至側邊曲面,較少人放置的位置
希望最後呈現能夠完美服貼弧面
在尺寸設計上,我們暫時推出三種尺寸
最大的尺寸,以長寬高不超過航空託運標準158公分去設計配置最適比例
並且三個不同大小的箱子,外箱圖案也不會因大小箱感變,視覺上就變得不好看
應該就是所謂的黃金比例吧
最大尺寸長寬高決定後,再依照能夠套箱的條件,依序設計中尺寸,小尺寸(能符合登機箱規定)
讓客人不僅收納方便,更能安心出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