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來想做個基本款,功能卻越加越多

開發的前期,我們盡可能把每個用料在能力範圍能,選擇最好的原料與配件。

如果連基本都做不好,那就別談自己開發了吧。

品質跟那些工廠提供大量快速生成的複製品充斥市場的有什麼區別。

為了外形好看,我們原本只安排開兩個模具,加開了第三套模具。

為了手感的舒適,我們加厚加粗了束帶,

為了方便同時滿足登機箱帶筆電又帶ipad的客群,多隔了一層ipad層。

為了旅行者的便利,我們增加了一個袋子,

為了滿足前端消費者的需求,我們在選定的輪組件基礎上,加了一套剎車系統。

這邊講的剎車系統,不是腳剎車。

這種腳剎車,腳踩的那個塑膠片,託運容易被撞斷,只要一斷就得換輪子。

再來腳踩才能剎車,使用行為上很不流暢。雖然成本上是比較便宜可以達到相同目的。


再加上我們選用的是某個日本牌子的輪子,不想更改成其他款輪子。

因此決定加價購買同品牌的整套剎車系統。

用手撥即可剎車,這套手撥行李箱剎車輪組件,目前世界只有三個研發工廠有專利。

台灣,日本,中國,各一家。

另外剎車的控制面板,最簡單的方式是在箱體開一個洞。

但是美觀上,可能會有影響。因此仍然在討論放置在哪。

其實增加或優化這些功能,我們清楚多少都必須反映在售價。

做好產品與售價友善上,實在令團隊反覆討論。

同個時間點,

我們仍然在動腦,從使用者行為思考優化行李箱的使用功能。

有的時候,腦中的idea,要找設計,要找結構,要找材料,要打樣修改無數次,

也許趕不上此次的開發,但我們相信,未來總會用上。

初心不變,做好產品!

新款開發日誌:https://www.withme.tw/process